close

你買的儲蓄險究竟是良藥?還是毒藥? #儲蓄險的告白

【高儲蓄保單將消失?金管會:保險不是為了理財】

最近這個新聞炒得火熱,金管會丟下了一個震撼彈給保險業…..
小編從出社會到現在賣了4年的儲蓄險,什麼樣的險種都賣過,年金、外幣、投資型、壽險…基本上跟儲蓄險或是投資理財的保險有關的都賣過

我知道儲蓄險這個議題大家吵了很久
好壞都有人說,但今天不是要議論儲蓄險的好壞
而是我個人看到這則新聞的心聲….

首先
對我來說”保險”是什麼
就是<當發生風險時,能幫助你規避風險的保障>
這個邏輯放到儲蓄險上來看也是一樣
對我來說,儲蓄險就是在我不小心要動用到一筆錢時,能有的一筆緊急預備金或是能保障我在未來”低利”的環境下能還有享受高利的活存。

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人瘋狂買儲蓄險的現象?
民族性→相對保守、喜歡儲蓄、財商較不足、財富傳承、預留稅源、精打細算、喜歡領配息
那我們來看看產品特性
儲蓄險→相較於很多投資標的 安全 保本
有強迫儲蓄的功能
商品結構很好理解不複雜:反正有試算表,放幾年領多少錢一清二楚
可以用要保人、被保人、受益人的特性去做財富傳承

預留稅源…保險法跟稅法,這個地方多做補充,因為金管會也針對刻意做避稅的客戶進行查核動作,也是有大筆資金被抓到因而開罰的案例出現,所以如果想要用儲蓄險做節稅,建議是盡量符合法規較為安全,否則發生事情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
儲蓄險有每年給付配息的功能,可以拿來當作被動收入(生存保險金、增值回饋分享金)

其實以上這些都是儲蓄險的優點,似乎跟台灣人民的個性很合!?

那儲蓄險有那些缺點呢?
效益過低 (相較於其他投資)
閉鎖期(也就是要綁約)
還有違約金的問題
雖然有些人會用保單貸款或是減額繳清等方式來解套
但說真的何必增加自己的資金成本呢?

【其實每個理財產品並沒有絕對的好壞,而是要針對自己的特性跟目的做出好的配置跟選擇】

但是財商的部分是可以增進的,只是人們需要花時間去了解跟做功課,能得到的回報當然也是相對的!!
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阿…

【銷售系統】讓人民都誤以為儲蓄險最棒,儲蓄險最好,大家都在買儲蓄險,買越多越賺…..
※強大的保險業業務系統→打遍了整個台灣市場的每個人,連銀行、證卷業都在主打保險!!
相較安全、傭金收入高,至少不會賠錢就不會傷害跟客人之間的感情
產品內容簡單,業務下去銷售也容易,不需要太專業的金融知識
理專真的是理財專家嗎?還是銷售專家?
身邊的所有朋友都用儲蓄險理財,上一輩的也只會教導用儲蓄險理財,(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存錢再說XD)

如果人民都只會用儲蓄險理財會造成什麼現象?
財富難以有明顯增長
資金閉鎖,市場上流通的熱錢不夠

(圖片來源:保險局2018最新報告https://www.ib.gov.tw/ch/home.jsp?id=48&parentpath=0,4)
(新聞分享及圖片來源: https://blog.moneydj.com/…/%E9%AB%98%E5%84%B2%E8%93%84%E4…/…)

 

結論
不管未來高利儲蓄保單消失與否,我們都應該好好學習金融知識,也再次強調儲蓄險沒有不好!!任何的理財商品都是有它的目的跟功用,身為投資人應該理解每一個工具所帶來的好處跟壞處,再用自己的資金跟風險承受度去做資金配置、資產配置,任何單壓、重注都不是一個好的方式。小編還是認為保險始終是保險,投資跟保險應該要分得清楚才是!
不然到最後會發現結果跟自己預期的不一樣,通常保險一鎖就是六年起跳,人生又有幾個六年呢??

#TravelFinance
#漫步財經
#儲蓄險
#高儲蓄保單將消失
#保險
#正確理財
#資產配置

追蹤 Travel Finance 漫步財經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avelFinanceLife/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ravel Finance 的頭像
    Travel Finance

    Travel Finance 漫步財經

    Travel Fin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